案例簡介 Case description
江南煙云中,從來不缺少的就是水鄉情調,而昆山作為其中特殊的現代人居的典范之作,不僅是有“百戲之祖”的昆曲發源地的光環加持,還在于這座城對于人居和思考與探索。
作為榮獲“聯合國人居獎”的國內城市,昆山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架起了一道互通的紐帶。而本案恰恰位于水韻周莊的昆山靈秀之間。戶外水景的開闊格局延續了由景觀生發的管中窺豹之暢意,大量垂直線條的排使用,將江南傳統建筑“隱秀的挺拔”這一特質展現的淋漓盡致。
室內接待臺的團塊體積延續方圓融通的通達概念,光影的反復投射間,黑白意蘊的呼應。酷似馬賽克碎片般的山巒綿延長卷,青嵐往復迂穿梭,傳統意蘊與浩然之氣的互為表里,通過斑斕色彩的點綴其間愈發清晰。
接待臺的上方的沙漏狀吊燈,凝聚垂墜的時空之眼,于流動的場域氣質間滲透。一抹亮麗奪目的藍色與臺面上金屬鐳射擺件的光澤遙相輝映,頗具雅趣。
大面積的天光透過全立面的幕墻傾瀉直下,垂直線條的撥動鑄就了一曲光影韻律之詩。而由室外開闊水面漫射而來的光暈彌漫在空氣中,曖昧與柔和在室內發酵、升騰、跳躍。
宛如牛頓擺般的銀色吊飾奠定空間基礎色彩,在水銀碎珠般的未來感籠罩下,將接待區開闊的尺度進一步擴容,在場域的四維立體性與空間的延展度層面將休憩的落座體驗無限放大,在山重水復的撥云見日和直抒胸臆的渾圓剛硬間探索合適的著力點。
扶手梯拾級而上 ,回形階梯布局的方正與底部的圓形水臺的通融交相輝映,隱忍的剛硬秩序中暗藏一絲靈動。
由頂部垂下的暗金墜飾,宗教的神秘力量與世俗對于美好事物的渴求在此處完美拼合,恰如貝尼尼《圣特蕾莎的沉迷》中能量與力量的傳遞,在冷灰木飾面的襯托下,直擊觀者的心靈深處,喚起觀者的精神世界的狂喜與歡愉。
通過不同明度和色相的灰金色調彼此呼應,營造舒適奢雅的都會隱逸會所。在盛大的放射狀吊燈群的支撐下,挑空層的縱向尺度被無限拉伸,與周莊的白墻黑瓦的高墻遙相呼應,足夠出眾卻并不過分出挑,構架出虛實相生的無妄之境。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