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功能區塊系統-前臺區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01
幾何原型架構算法底層邏輯
在方案開展之前,設計師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便是與業主深入溝通,參與項目的定位及功能策劃,充分研究并理解領星的企業品牌核心與文化內涵——“創造、賦能、高效、前沿、深度探究用戶需求”,其互聯網產品服務的背后邏輯都建立在高效、清晰、簡潔的流程設計上,而這樣的流程設計依賴于準確、嚴謹的程序算法,也就最終回歸到數學底層邏輯關系的構建。
“算法”來自“代數”,“代數”在空間中體現為“幾何”,于是設計師提出了“算法幾何”的空間理念。
概念提取 ? 一乘建筑
設計師以此為切入點,將“算法”本質的數學關系轉譯為空間本質的幾何關系,從復雜的空間形態中提取出契合業主企業文化的四種空間原型,以此詮釋空間的功能結構以及空間性質。
4種“算法幾何”空間原型 ? 一乘建筑
#02
功能與空間的流淌
辦公室位于塔樓高層,空間四面的視野中,有三面朝向開闊的城市綠化景觀,一面朝向城市景觀。
城市環境分析 ? 一乘建筑
設計師將公共功能集合區設置在朝南且視野最佳的位置,目的是將優質資源貢獻出來,為所有人所共享,體現出企業公平、平等對待全體員工的價值觀,其他位置則根據需求主要設置為開放辦公及獨立辦公室。35F與36F都遵循如此的整體布置方式,但根據不同的職能分布設置了不同的空間開放度。
空間生產分析圖 ? 一乘建筑
空間以一系列的“幾何體”從點到面到體的生成,以一個一個的“盒子”轉換為功能的載體。
主入口的接待處是一個半開放的盒子,兼顧了前后左右的動態。
35F主入口空間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正對電梯廳的位置原本是高層核心筒承重墻,在完全封閉的外在,設計了LED展示屏 ,讓整個空間充滿科技的動感。
35F主入口空間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接待處的半開放半私密性,形成了視線的穿透,同時考慮了相鄰空間的相互滲透,讓行為變得有趣。
35F前臺空間(空間滲透)?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電梯廳主入口處是低區的核心筒,原始空間封閉狹小。于是設計師希望將光與材料引入到前臺區,化解掉原本空間格局的壓抑感。
項目原始照片 ? 一乘建筑
幾何空間體量與光線相互滲透,形成了具有空間陣列效果的未來感體驗。
35F開放公共接待區內部環線(幾何相切)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原始核心筒結合前臺接待的區域設置U型玻璃和地面燈帶,讓光順著空間蔓延,形成視覺的引導。
35F前臺空間(空間滲透)?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35F的公共區同時也兼做企業主入口的展示空間,希望通過開放、共享的空間格局傳達出企業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
35F開放接待討論區核心空間-主入口視角(點線面關系)?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在主入口遠端設置的取景框軟分隔了空間,并保持視線上的貫通。
35F開放接待討論區核心空間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開放接待區的一端設置了“沙龍盒子”,可以用作開放的沙龍討論,也可兼顧專門的行業培訓;倘若有低頻的、開放或面向公眾的大型培訓會召開,則“沙龍盒子”可以與開放接待區聯動,組合形成新的會議空間。
35F開放接待討論區核心空間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35F開放狀態下的“沙龍盒子”?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通過植入“幾何盒體”的概念,主入口的企業品牌展示空間轉化為公共空間的取景框,同時在公共接待區兼作休閑座椅,進而又延伸了“盒體”的功能。通過“盒體”的空間關系,取景框鏈接了不同的功能空間,空間因此而流淌起來。
35F承載多種功能的“企業品牌盒體”?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03
無限流動的高效環線
圍繞核心筒設置的無限流動的高效環線為各個功能區建立便捷的外部聯系,公共區內部則衍生出一條為公區功能提供輔助鏈接的次要流線,將公區內的開放空間、沙龍空間、吧臺、會議室、休閑等候區等等一系列綜合功能串聯起來。景觀在這個路徑中結合功能區域設置于轉角或對景的位置,功能區與主軸線脫開,形成彈性的活動區。
35F公共空間分布分析圖 ? 一乘建筑
圍繞著高效環線的四周布置了各類開放交流空間、閱覽空間、討論空間、小會議室、電話亭,具有共享功能的輔助空間以幾何相切的方式納入公共區,或散布在開放式辦公區,破除大空間的冗長與固態的邊界感。
35F辦公空間與輔助空間展示出相互滲透的狀態。
36F辦公空間與輔助空間相互滲透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作為辦公區和公共區的過渡的輔助空間,相互滲透的狀態使空間的使用充滿彈性。
35F公區輔助空間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尺度與圍合的變化使得空間更加靈活,在其中人能夠感受到自己與空間關系的微妙變化,人與幾何空間可以隨時發生互動。
同時,以幾何嵌入方式創造的空間相互滲透,兼顧了功能的獨立與聯系,私密性與公共性自然過渡,軟性的邊界讓員工獲得舒適流暢的空間體驗。
36F的職能更偏重研發辦公,故其公共區的開放度較35F有所不同。
36F大小盒體框架下的小會議室與吧臺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36F的公共區圍繞著內庭設置的一顆樹展開,景觀與動線、功能相互結合,營造出半開放半私密的空間氛圍。
36F公共接待討論區核心空間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相對簡單的用色讓空間的體驗更加純粹;色彩與空間功能的搭配隱喻出企業對品質的追求。
36F從大會議室看公共接待討論區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36F公共接待討論區鏈接大會議室與中會議室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圍繞樹展開的公共空間,顯得安靜又開放。
36F公共接待討論區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36F前臺保持了與35F一致的開放性,視覺與空間得以穿透。
36F前臺空間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04
簡潔高效中的人性尺度
整體空間架構以“白色盒體”為主要邏輯,線性的燈光設計融入空間幾何體系,建立了清晰簡潔的背景,而各類輔助空間在內部賦予活力的色彩。
35F公共功能區轉入辦公區的空間設置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35F開放區大會議室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功能共享的輔助空間融合了打印區、儲物柜、討論桌與自助咖啡吧臺,在辦公區形成開放的討論小環境。
35F辦公區的開放討論區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無論是嵌入式的折疊床收納柜,還是用于對外聯系的私密電話亭,都是對現代工作生態的細致考量。
35F植入辦公區討論空間的電話亭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36F開放區電話亭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可以收納午憩折疊床的嵌入式收納柜,保持了空間的清晰簡潔。
35F開放辦公區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同樣地,景觀與空間相互滲透,融入近人的尺度。框景的手法豐富空間序列體驗,踏步、砂石和綠植在高效運作的辦公室中另辟出一片精神領地。空間既可遠觀,也可近游。
空間的細膩過渡展現了人性化在設計中的考量,通過“盒體空間”不同尺度的整合,輔助功能如打印點位更容易被使用者找到。空間隱含的功能使工作變得高效。
35F公共區與辦公區轉換處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36F嵌入辦公區中的小會議室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所有景觀的布置,都不是“無中生有”,更多的是從公共區向辦公私密區轉入的心理提示,細微的舒適感在效率空間中融合文化關懷。
35F從公共區轉入辦公區的景觀節點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所有景觀的布置,都不僅是“無中生有”,更多的是從公共區向辦公私密區轉入的心理提示。同時踏步、砂石和綠植在高效運作的辦公室中另辟出一片精神領地。
36F辦公區中鏈接辦公室與會議室的開放空間中的景觀小品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36F中型會議室內結合座椅設置的景觀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在大面積的開放辦公區中,以點狀交錯的方式設置生態植物景觀,營造輕松自然的辦公氛圍。
36F開放辦公區中的景觀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框景的手法豐富空間序列的體驗。
35F通道處的空間對景 ?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框景同時吸引了公共視線,規避其對私密辦公用房的干擾。
辦公室孕育著創始人的理想,承載著企業與員工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通過設計的介入,一乘建筑順應未來時代的發展,構建容納現代企業文化精神的場所,讓志同道合的人們在此聚集,演繹新時代的新生活…...
36F平面圖 ? 一乘建筑
項目名稱:領星辦公總部
項目地點:深圳市南山區留仙大道創智云城
項目面積:3254.02平方米
完工時間:2021年7月
設計范圍:室內設計
設計公司:一乘建筑
主持設計師:王晶晶
設計團隊成員:賀子英、呂榮燦、郭妍辛、葉潤澤
攝影師:張超、羅燦輝
施工圖團隊:深圳市帝筑深化設計有限公司
施工團隊:賴五岳
燈光團隊:PUDI 譜迪設計顧問
植物團隊:GRACE花筑
家具團隊:圣奧、Simple 森樸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