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簡介 Case description
業主:我需要很大的鞋柜,進門后我需要坐下來換鞋,然后穿著拖鞋把鞋底洗干凈,收到柜子里。我要有一個舞蹈廳,因為女兒是學舞蹈的,舞蹈廳四面要有鏡子,其中一面鏡子是一張門,通往健身房。臥室的儲藏空間一定要大。我喜歡有品質的生活,但不要那種特別土豪的感覺,要有品位。
設計師:就以一雙手工制作的頂級皮鞋來說吧,它是很貴,但它可以穿上一二十年,這里頭的學問不只是它自身的質量,更是穿它、用它的態度。首先,會珍惜它,所以走路的姿勢是端正的,不會在街上看見什么都隨便踢一腳。其次,你愿意花點時間和心思去護理它,平常回家脫下來不忘為它拂塵拭灰,周末則悠悠閑閑地替它抹油補色,權當一種調劑身心的休息活動(就算他有傭人,他也寧愿自己動手)。所以這雙鞋能夠穿得久,10年之后,它略顯老態,但不腐舊,看得出是經過了不錯的照料,也看得出其主人對它的愛惜。這叫作紳士。
用K24和K6開關取代傳統的開關,然后用一根弱電把他們串聯起來,于是,在每個開關上都能實現多點控制了,比方說你可以睡在床上關掉全房的燈,還可以只打開或者關掉客廳的某一組燈,也可以關掉女兒房的燈。呵呵,不過如果女兒有意見的話,可以選擇鎖定自己的房間!
我個人的設計風格本來是那種很土的,頑固的堅持過去,卻不乏優雅的意思(雖然我對國際一線品牌有專業性的認識),業主提到這種智能設備的時候,我本能地有些抵觸,我老是提醒他回憶鄉村,還說了那個著名的現代主義的悖論的故事。他的一句話改變了我:兄弟,回不去了,我們生活在城市,城市才是人類的未來,城市才有可能讓人類更加民主。我才意識到,我僅僅只是厭倦了那些愚蠢的土豪而已。我其實也愛著我們的城市,如果科技能帶給我們方便舒適,何樂而不為呢?如果城市還能帶來民主,那其實就是我的夢想。我于是打起精神來做一個“城里人”,做“城里人”其實并不難,就是講究,每個尺度,每個材質的成色,每個細節……
一個人要做“貴族”并不難,難的是整個團隊都是“貴族”,長沙各種現代化的大樓里,那些所謂的國際品牌,其實也都是一幫鄉里人在干活啊。還都是那種厭倦了自然,忘記了傳統,每日疲于奔命的鄉里人。之前與我合作的這家施工單位也是其中一員。油漆工的工具就只有一塊小鐵片,和若干張砂紙,順便再到小賣部來一把三塊錢的毛刷。國際品牌的板式家具,卻橫豎都分不清,設計的穿孔板吊頂,工隊硬是能不通知設計師直接加燈箱片……讓我想起黃仁宇講當年***的緬甸戰爭,當時來了個美國軍官培訓后勤工作,工作安排得很細致,連衛生紙怎么存放都規定得非常明確。身為參謀的黃仁宇翻看了一下美國人提供的《后勤手冊》就將其扔到了角落,因為當時的軍人大便后一般用樹葉擦……設計師只好多去工地吧,見到問題解決問題,系統性問題只好靠信心與人力補足。
去工地次數多了,最讓我滿意的卻是平面,230平米的房子這樣布置顯得好大,這里一間,那里一間,轉不坨清。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