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評論家卡米爾·毛克萊認為,"光在印象主義者畫作中的運用有如主題在音樂里交響式延伸一樣。”
印象主義所追求和給予人們的是感覺,而非思想。換言之,畫面并非建立在固定克制的主題之上,而是定格于設計者本身腦海中靈感的瞬間。
項目位于東莞松山湖CBD板塊,坐落于繁華之地、縱橫于三軌交匯處,教育、景觀資源占優。自古便有“煙雨松山”的美稱。
本次YuQiang & Partners再次大膽嘗試建筑、室內、景觀一體規劃設計,在白色盒子的建筑中進行一場華麗的逐光游戲。
Richard Meier曾說,“白色是一種極好的色彩,能將建筑和當地的環境很好地分隔開。”
白色也是能夠將光與影的展示效果達到最大化的最好參照。
除本身構件外,沒有任何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物體。光潔平直的白色立面玻璃結構臨水而建,影影綽綽。
水體成為鏡平面反照建筑自身影像,光線在水面、玻璃與室內中間跳躍,給建筑帶來了一種水銀體般的特質。
建筑概念是打造一個“盒子游戲”的光線代入空間。建筑體塊像是一個被半打開的盒子,屋頂交錯的開口設計輕盈而富有穿透力,使內部空間與陽光相接,在城市中形成動態舒展的迷人姿態。
密斯·凡德羅認為,“生活的本質在于地板和屋頂,其他就是比例和自然。”
一句話:LESS。
所有豐富的變化都源于外界。光的存在,移情于自然,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MORE”。
垂直空間和天然光線在建筑上的反射達到富于光影的效果。光線的存在重構了物體一成不變的“固有色",相互依存的顏色變格成模糊的畫面印象,重述一個“光與色”的羈絆故事。
基礎的幾何形態,長久以來都占據著美學制高點。由建筑形態延伸而成的室內,自然也充滿幾何結構的力與美。
解構理念的存在,喚醒了一種特別的審美意識。我們將抽象結構轉譯至簡單震撼的幾何形態,拆解、錯置,達到最舒適的契合。
那些正統審美概念里被忽視的事物,正在以新的視覺感亮相新生。
光,并非描述實物,卻在應情應景之下,表達瞬間,獨立敘事。
細膩、流動、略帶飄忽。遠看是多種顏色的混合,實則是裸露于光線下的景觀經由互動反射而發生的色彩的微妙變化,夢幻,暗示,而難以捉摸。
由入口過渡至沙盤空間的巨大區域中,我們不斷打破空間的“邊界感”。以圓形與矩形輪廓作為靈感基礎,經過旋轉組合、傾斜錯落,觸發“剛柔同構”的效應。
藝術品,是空間的點綴。在特定環境下欣賞它的過程,亦是設計者與觀者互相認同的過程。
Tsai&Yoshikawa的雕塑作品由各類抽象圖騰混合拆解,輔以光線折射變換,交織成一朵超脫于現實之外奔放的花朵,凌空騰起、綻放。
沙盤區地面逐級抬高,確保觀者視線與沙盤保持在同一個水平面上,空間顯得穩重,更顯得“理性與均衡”。
定義一處氣氛交融之地,平衡其中的“領域感”,是設計思考關鍵。
我們在洽談區域隨形就勢,重新將軟裝進行形、質、色的靈活排布,設計出一組可供收納、坐憩的沙發組合,來突出局部的特殊功能性。
水吧區巧妙根據動線縱向延伸,延續主空間色彩,桌面選用5x10粉色實木條,呈現浪漫柔和的氣質,為來訪者營造輕松的休憩氛圍。
肌理優美、質地細膩而厚重,是大理石與生俱來的高貴氣質。在致密感與空間色彩的平衡下,這里不再有那種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峻,成為了一場謙遜華麗的邀請。
材質選用具有在地化特征的綠色大理石,好比松山湖的一抹煙波綠,紋路精美,成為空間絕妙的視覺亮點。
審美的基礎在于是我們要用有限的規則,創造一個“無規則”的環境。
VIP室是這里為數不多的色彩跳躍之隅。弧形墻面折射了粉色特有的細膩柔美,活潑力倍增,情趣不言而喻。
有了光作為“穿透力”,每一點點的顏料都會漸漸變成獨特的筆觸,流轉的色彩構筑出一個多角度漫反射環境,充滿空氣感的輕盈氣氛孕育而生。
△ 平面圖
-- E N D --
工程名稱:東莞源悅營銷中心
建筑設計:于強室內設計師事務所
室內設計:于強室內設計師事務所
軟裝設計:泡泡藝廊
項目完工:2020年
項目面積:900㎡
項目地點:廣東東莞
項目攝影:ingallery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