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性瞬間下的先鋒會所”
相比于剝離人的痕跡,將建筑物孤立于所處的環境,Iwan Baan通過將紀實攝影的敘事性與建筑相融合,更注重描繪突出建筑與人的聯系:如何與建筑共存,又被其影響。
早在20世紀初期,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寫道:“建筑是對一些搭配起來的體塊在光線下輝煌、正確和聰明的表演。”建筑與攝影同樣面臨共同的空間概念和意義,通過對光影的拆解,企圖達到秩序的精神,意圖的統一。
法國攝影大師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所提出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概念也在另一維度佐證:攝影的原始意義在于對時間空間的凝固,人們往往沉迷于一種瞬間所形成的構圖結構所造成的沖擊力。
(《圣拉扎爾火車站背后》,拍攝于1932年巴黎)
沒有浪漫化其為廢墟,也沒有妖魔化其為現實主義抱負,只是客觀用影像記錄下這里如何被建構。通過定格建筑面貌賦予空間格物感知,在設計師連自成的處理手筆下,一座位于上海670㎡的私人先鋒會所-鏡觀映像正在悄悄醞釀、再造、生長。
01
MIRROR
像 · 現代性敘事下的空間重塑
(未改造前)
——
我相信重建的目的不是重塑過去
而是重新詮釋它
路易斯·康的新紀念性思考在現代主義的背景下,如何用現代材料和技術來重塑城市的紀念碑,但又不落入古典形式的窠臼中去。設計師希望尋找一種城市形態和建筑語言來修復空間場域,基于對場地本身的尊重、恰到好處的建造及精準的細節,讓建筑與城市、時代重新相連。
包房穹頂天花如同鏡頭快門,朦朧、具繪畫感的影像直抵錯綜復雜的內在世界,除了暗示主人的愛好外,同時也為整個空間概念奠定基調——“攝影”作為空間元素之一,貫穿始終。
主體建筑由橢圓形裙房構成,建筑的過往為設計師提供了一張被書寫、標記過的畫布,紛亂的結構群游離其中。通過對立面及室內空間進行理性的梳理和重組,設計師用戲劇性的角度、構圖和近乎立體主義的鏡像語言,將分段式的建筑構建找尋到空間屬性里需要的意識形態,并巧妙融合在一起。
剝離現實世界,設計師更像是一位立體主義的畫意攝影師,以紛繁空間譬喻攝影容器,裝載關于文明、關于影像、關于時間的注腳。項目總建筑面積670㎡,一層為接待大廳、水吧區、包房、攝影棚;二層為辦公區域。
建筑物的新舊元素相互制約平衡,設計師力圖保護與修復秩序統一的空間語境。對此維多利奧·格雷戈蒂(Vittorio Gregotti)很好地描述了這一點:“修飾、歸屬感、認同感以及特殊性,這些詞匯都是在假定——無論是否被改造,既存環境都應當被保護,都應當通過保存身上的痕跡來保住自己被建造的記憶。”
02
PHOTOGRAPHY
攝影 · 決定性瞬間下的靈感捕捉
——
建筑的細部、游走其中的光線
剝離色彩后的肌理感
在如今按快門比思考還快的數碼相機時代,膠片相機在暗房顯影、定影、放大為視覺記憶的時光魔術顯得彌足珍貴。設計師從中擷取靈感將“暗房”元素延伸至吧臺空間,在幻影鏡像的語境下,材質、雕塑、畫作增幾許時光定格的描摹:紅色光影的朦朧敘事與洄游動線相互交織,消解了空間的邊界。吧臺水飲,顯影空間,微妙之感浮動。
“這種感覺很奇妙,截取瞬間影像之后記憶通過暗房慢慢顯影,當初按下快門的那刻雀躍重新浮現,人往空間里一站,時間感消失了,回憶洶涌而來。”--設計師連自成說
1827年,當尼埃普斯將將涂滿瀝青的金屬板放在暗箱里,鏡頭朝向窗外,經歷八小時的曝光和熏衣草油的沖洗,人類拍攝的第一張照片終于顯像。歷史更迭,建筑、人、空間與時間逐漸構建四維共振,而對于空間攝影而言,如何將四維關系在二維圖像中表達開始變成重點。
瓦爾特·本雅明在《攝影小史》里寫道:“一件藝術品、雕塑、尤其是建筑,看攝影復制品比觀看實物容易理解得多。”這和布列松所提出的「決定性瞬間」中表達攝影能捕捉到建筑非常特別狀態的想法不謀而合。設計師渴望在時間中固定一個精確的時刻,從建筑的日常中尋找獨特而隨機的那一瞬。氛圍,光線,裝置,規模、材料,這些都被一一收納、擁宕。
03
TIME AND SPACE
時間 · 超現實主義下的記憶構建
——
從時間維度來看一個時代也只是一瞬
但短息事物卻密切關聯
在等待膠卷沖洗的漩渦里,時間會被拉長,帶著神秘,帶著期待。盡管攝影和存在于世上任何的表現形式一樣并不能完全做到客觀,但不可否認它是最接近記憶的一種形式,并且更多展現了被攝物體的超現實一面:所有的景象似乎不屬于現實,構成的元素卻又都是熟悉的認知——混凝土、金屬、皮革在這里都成為沉默的視覺符號。
“不以時間作參照,空間無從定義;不以空間作參照,時間同樣無從定義。”
當空間從物理的世界走向意識的世界,在現象學中從海德格爾的“單一存在”到梅洛-龐蒂的“多元感知”,空間的概念變得越來越模糊,時間維度被拉長。與外界隔絕、封閉、失聯的建筑如同偌大的暗房,材料如同化學試劑,設計師運用捕捉影像的手法,在漫長的等待中專注一次關于時間記憶的輸送,這一塑造的過程,正是建筑從空間到時間嬗變的過程。
捕捉帶有典型意義的瞬間,把要表現的內容,選擇一定的空間,用物化手段凝定下來,構成具有完美精神風貌和本質意義的藝術形象。在歷史與當下的河流里,對于空間體驗者而言,在這里隨時可以跟影像產生一場充滿自我風格且先鋒的對話。
項目名稱:鏡觀映像私人會所
硬裝設計:大觀·自成國際空間設計
軟裝設計:大觀·茂悅國際裝飾設計
設計總監:連自成
項目地點:上海市
完工時間:2021年
設計面積:670㎡
攝影師:隋思聰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