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時間畫面的鐘,指針從反方向開始勻速劃過,回憶的碎片在味蕾的觸動下進入沉思,畫面回到80、90年代的記憶里。食物單純的味道,是記憶中的美好,亦是時間中的刻度線。味覺回憶,讓美更多了一種味道。記憶中的一個美夢,是關于味道的等候,時間的流動并沒有淡化留下的印記。舊時坊間,早起而開的商鋪,市集吵鬧的叫賣聲,單車清脆的鈴聲,繁華過后,一切又歸于平靜。當時匆匆而過留下的痕跡,尋常逝去,回味時,一切過往都彌足珍貴。??
我與甲方是多年的好友,其在餐飲行業深植幾十年的經歷,如今卻一直在回憶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們對食物味道的簡單追求。記憶里的味道特別親切。對于食物味道不謀而合的契機,讓我萌生尋味的設計靈感,80后對家的記憶中,水磨石地面,家具散發的老木頭味道,黑白的相片,黃昏朦朧的陽光打在老式的收音機上,窗外飄來一陣陣煮飯的香氣,簡單樸實的場景漸漸在腦海里浮現。我想空間也是寄托情感的地方,讓空間跟著年代的記憶與朋友對于味道的理解,一同回歸到樸實的設計中去。
——設計師葉暉
潮汕的美食文化對于食材的選取向來有分季節而食的傳統,舊時人們對于自然擇食的觀念現在也漸漸被遺忘,猶記得小時候的一首漁歌歌謠,對于這個靠海吃飯的地域,更多的是體現舊時的人們樸素自然的理念。
是誰認得天頂星?是誰認得海魚蝦?
相伴月華有七星,南辰北斗出秋夜。
正月帶魚來看燈,二月春只假金龍。
三月黃只遍身肉,四月巴浪身無鱗。
五月好魚馬鮫鯧,六月沙尖上戰場。
七月赤棕穿紅襖,八月紅魚作新娘。
九月赤蟹一肚膏,十月冬蠐腳無毛。
十一月墨斗收煙幕,十二月龍蝦持戰刀。
海底魚蝦真正多,惡霸歹魚是賴哥。
海蜇頭戴大白帽,海龜身上穿烏襖。
原狀結構缺點
*層高較低,次梁結構布局錯亂,形體結構錯落。
*樓梯布局不合理,開窗原按商品房模式,受光面積小。
*商業鋪面規劃大堂區域過于局限,視野狹小,面積不足。
通過對原有結構的分析,串連4層樓層及地下室成為本案的關鍵點。結合功能需求及光線引導的自然規律,今古鳳凰想打破每層的樓層的明確界限,錯落樓層層高的高度,使其模糊。讓每層樓層都可以與上下結合,變為相互穿插的復式樓層,開闊樓層視野。運用大面積落地窗及透光性材質,引入光線且保持一定的私密性。
公共空間等候區挑空對兩層空間進行打通,保有原主梁的結構,藝術家Chou的作品《Naughty Cat》端坐在主梁上,與接待臺形成互動,藉由靈動之物帶動空間氣氛。空間整體運用大面積的水磨石板,呼應主題材質。仿古銅層板上整齊排序的白色餐具,增強空間的延展性。二層玻璃磚墻嵌套于梁體結構中,形成空間交錯,引入光線的同時保證二層空間的私密性。中山裝人物雕像昂首挺胸的模型,像是在訴說舊時人們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態度。對面陣列排序的64件印尼產的老廚具,代表著潮汕地域獨特的僑文化,在外的游子無不對家鄉食物的魂牽夢縈。
歡聚時,思念情緒涌動而釋。多少人的人生,猶如一葉游弋在天河的浮沉。歸來故地如初,兩兩三三熟悉模樣,如晴初光。
一層廂房區域,今古鳳凰在原有主梁的基礎上增置框景框架,Fran?ois-Xavier Lalanne的《Singe attentif》矗立在框景內,瞭望著遠方的天空,如童年時光蹲坐在老門檻上幻想著長大后的愿景場景。坐區延伸清水泥混凝土墻體,遺存原始材質,與木飾面墻面形成肌理碰撞。希望藉由材質變化,隨時間累積呈現時間痕跡。
三層大廂房區域,入門處用約1000塊北美胡桃實木磚,建構一個完整立面的功能盒子,支撐起樓上的白色墻體。用餐區挑空二層樓層,與平層品茶區形成高低差視覺沖擊。界定空間界限的材質變化,使一揚一抑的對比更加強烈。相較于完整統一材質的立面,結構切片更如被截斷的時光散發未完結的氣氛,讓承載介質更顯多元立體。
《源》
把中國圖騰、非洲木刻、埃及壁畫等元素以雕塑的語言與造型結合,呈現文化的包容與多樣性。
——青年雕塑藝術家 張云亮
獨立的品茶區,胡桃木實木桌與盒子結構的胡桃木材質形成統一延伸。拐入洗手間區域,同樣保留改變物的形態的空間藝術手法,利用開孔引入光的引線,模糊人影成像,立意隱秘而靈動解構排序。
二層大廂房區域,初入門的橫框窗景映入眼簾,外景鋪設的綠意嫣然泛起春意的觸動。矚目中是干凈又純粹的精致感,木材溫柔的溫存,來自于時空抽離的緩慢感,舊物的氣息的回味。
「美不勝收」,故弄清影托付無數美夢,樹蔭下的影子時常掀起的舞顫,無數個日夜,內心趨向始終在于美的依托。世界在改變的步伐,不影響回味當時停留的街邊,回味一遍,最難忘的味道畫面,保留著天真的一面。
小廂房區域,挑空的空闊與緊致木飾面切割的錯位,正上方投射鏤空的圓形圖案的精致,框出畫中畫的立意,只言片刻渾如畫,身在畫中原不知。
該空間存在原樓層主梁的缺陷,利用材質延伸的手法將其與邊結構連為一體。胡桃木包裹主梁并接擴展結構,形成穿插剖面。單面落地玻璃形成簡約框景,襯托結構引入外景色,與自然景觀做內外結合。藝術家Zhou《Walking cat》雕塑貓漫步于橫梁之上,憶起舊時小貓穿梭于梁上的場景,成為空間的點睛之筆。
往往,又是木棉花開的季節,淡淡清香飄逸。路邊兩排木棉樹下遍地紅色的花葉,行人踐步往往。往往,韓江水蜿蜒而流淌,波光粼粼的江水常伴相隨。將時光這張荏苒的紙,輕拋向天空,為歲月精致的研磨墨水,抹下幾筆痕跡。
公共通道空間,材質延續了統一的灰色水磨石,延展整體空間的設計元素。黑色扶手與仿古繡面的鋼板,透露時間緩慢變幻的信息。整齊排序的玻璃墻似時光隧道的連接點,通往回憶的層疊,與結構的交錯,形成視覺幻影。Zhou創作的《燕歸來》飛出一條優美的弧線于屋檐之下,向天窗往外面的世界飛去。
夢醒時分,夜幕降臨,眼望著戶外的夜里,聽著蟬鳴,守著夜里的柔軟時光。尋覓安寧歸來,頓感塵慮一時空。此刻思緒放逐,浮云掠過,多少悵然若失,素水含煙,縹緲虛無,小有情趣。
地下室用餐區,運用昏暗的燈光處理,保留細微點光源,營造富有情調的慵懶安靜氣氛。變色的夾層燈光設計為昏暗的空間增添幾分情調與神秘,不銹鋼鏡面天花優化地下室層高的缺陷。胡桃木的實木翻轉屏風,間隔了光的路線,使光影產生不規則的變化,如同舊時點煤油燈的時光里,平淡而安靜。
鮮艷的燈光變幻,如動感節拍的舞曲
魔幻光耀的那段華麗旋律,只能由夜晚去指揮
「翻開時間的回憶錄,時間載體的變遷,述說舊時光的點點回憶。用設計語匯,感受空間與感官的變化,味覺堡壘的釋放,激起內心的漣漪」
項目名稱:時間回憶錄
項目地點:廣東省汕頭市海灣一城
項目面積:約2500m2
完工時間:2020年8月28日
設計單位:今古鳳凰設計機構|JG PHOENIX
主案設計師:葉暉
設計團隊:陳堅、林偉斌、陳雪賢
軟裝團隊:葉暉、曾東旭
施工單位:萬有引力
攝 影:歐陽云
客戶名稱:莊先生
主要材料:灰色水磨石、山西黑石板、北美胡桃、仿古黃銅、DANILO藝術漆、玻璃磚、水紋玻璃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